上半年我国中药熏蒸机等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2012年1~6月,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仍然保持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达到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6 %,低于去年同期增幅27.55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同期医药贸易1.77个百分点,占医药产品占比35.43%。其中,出口额为8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3%,低于去年同期30.94个百分点;进口额为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6%,低于去年同期22.59个百分点。全球经济不振对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有一定的影响,但今年进出口的绝对值均高于去年同期。
进口增幅超过出口幅度
今年1~6月,我国从9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口了医疗器械产品,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为主要来源区域,所占比重分别为37.08%、32.80%、27.07%;进口额分别为21.14亿、18.71亿、15.4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66%、22.2%、18.02%,尽管我国从来源地进口额高于去年同期,但进口增幅明显放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9.11、14.29、34.68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爱尔兰为进口前五强,进口额分别为18.23亿、9.76亿、9.43亿、1.9亿、1.8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96%、17.12%、16.53%、3.34%、3.28%,其中韩国近年来医疗器械产品对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从去年第七位上升到今年第四位。
产品情况从进口产品结构看,诊疗设备排第一位,进口额为43.8亿美元,占比高达76.81%,表明国内医疗机构对高端诊疗设备需求较旺;医用耗材同比增幅最大为75.66%,填补了国内对高值耗材如人工起搏器、各类支架、人工关节的大量需求;康复用品进口下降幅度较大,为63.71%,主要原因是“十二五”保健康复计划正在落实中,因此尚无具体实绩进口采购。
从具体产品看,高端注射器及各类导管等(高分子类产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CT、内窥镜、医用直线加速器、人造关节等20多个品种进口超过亿美元。其中高端注射器、导管、插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和CT进口额较高,分别为3.9亿、3.6亿、3.2亿美元,“体外诊断试剂”的进口增速较快,达119.66%。目前,国内主流医疗机构所用产品仍以进口产品为主,故对高端产品进口需求较旺,在华跨国企业可以制造部分替代产品,但核心零部件还是通过部门内贸易方式解决,因此,国产替代产品仍处于次高中端档位。
进口企业构成情况我国经营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企业中,三资企业进口额为2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13%,占比为39.69%;民营企业进口额为1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比为33.88%;国有单位进口额为14.87亿美元,同比增长5.19%,占比为26.08%。进口前十家企业有六家企业为三资企业。
进口贸易方式医疗器械仍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占比达到65.49%,加工贸易方式占比为4.39%,其余如保税区仓储转口方式占比达到24.76%。
进口省区市情况我国有31个省区市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其中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进口额分别为21.74亿、13.59亿、5.86亿、3.42亿和1.7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8.13%、23.83%、10.27%、6%和3.14%。排名前十个省区市进口额占比高达89.91%,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区域。
出口增幅维持稳定
市场情况1~6月,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仍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出口额分别为26.28亿、22.64亿和2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67%、13.43%和10.72%,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22.74、38.07、36.5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32.33%、27.86%和26.28%,欧洲、北美洲与亚洲的比重差距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部分在华欧美日企业产品质量标准高和国造部分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提高,符合所在国市场准入标准,参与了所在国市场竞争。
我国共向219国家或地区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前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额为48.97亿美元,占比60.26%,其中对韩国出口负增长。
产品情况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增幅相对稳定,但低于同期进口增幅。其中,医用敷料出口负增长,表明国际市场对低端产品需求进一步减弱,暗示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该类产品也是我国主要大宗出口产品。
从具体产品看,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金额超过亿美元的产品有28个品种,其中主要有按摩器具、橡皮膏、药棉、纱布、绷带、导管、插管类产品、注射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压测量器具、CT病员监护仪、非机械驱动残疾人用车、助听器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其中,矫正视力产品、血压测量器具和CT等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从市场因素分析,一是全球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尤其欧盟财政紧缩抑制了公共医疗支出;二是各国为了防通胀市场流动资金减少导致购买力不振。
出口企业情况从出口企业看,三资企业出口额为4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6%,占比为52.15%;民营企业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比为38.29%;国有企业出口额为7.48亿美元,同比增长8.42%,占比为9.21%。前十家出口企业中有七家为三资企业。
出口贸易方式医疗器械一般贸易方式占比58.39%,略有提高,加工贸易方式占比35.34%略有下降,三资企业外部采购下降转而从国内采购原材料。
出口省区市情况我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其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出口额分别为19.77亿、14.08亿、11.82亿、10.64亿和5.0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4.33%、17.33%、14.55%、13.09和6.21%。排名前十个省区市出口额占比高达92.16%,集中体现在三资企业集中地区和我国制造水平高的区域。
下半年进出口形势展望
下半年,世界经济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处于缓慢恢复时期,美国经济表现虽好于预期,但仍处于“后危机时代”,需求低迷仍存,失业率还在历史高位,就业困难导致患者由于不愿意请假而延误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欧盟内部分国家财政紧缩抵御次债危机控制公共医疗支出;部分国家防通胀限制流动资金抑制了购买力。美国为世界医疗器械第一大国,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奥巴马医改尽管涉险通过但仍有很大争议,增加了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FDA注册申评的工作量增加延缓了新产品的上市周期;不仅在美国包括全球由于普遍出现了企业资金链短缺的现象,给医疗器械行业的基础研究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期,我国国内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生产、经营企业均带来不确定性,但那些以技术含量高、更加安全有效的新产品为支撑的企业则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部分企业从原来的主要以资金投资为核心点的合作向硬实力的技术输出合作方向努力,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及“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商机。从整体上来说,未来新经济地区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寻找治愈慢性疾病的新技术将是驱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我国企业已做好市场定位,利用好自身产品竞争优势以及地理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周边及亚洲邻国如印度、俄罗斯、阿拉伯和东盟等国家的市场,在这些新兴市场上占得先机。预计2012年下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将会维持相对较高的增幅水平,其中,本土国有企业将为进口高端产品做出贡献,三资企业为出口高中端设备做出一定的贡献,本土民营企业将在中低端设备及大宗耗材、敷料类产品出口发挥作用,可以乐观地看到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增幅仍将维持在20%左右,但预计增幅水平难以高于去年。
进口增幅超过出口幅度
今年1~6月,我国从9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口了医疗器械产品,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为主要来源区域,所占比重分别为37.08%、32.80%、27.07%;进口额分别为21.14亿、18.71亿、15.4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66%、22.2%、18.02%,尽管我国从来源地进口额高于去年同期,但进口增幅明显放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9.11、14.29、34.68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爱尔兰为进口前五强,进口额分别为18.23亿、9.76亿、9.43亿、1.9亿、1.8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96%、17.12%、16.53%、3.34%、3.28%,其中韩国近年来医疗器械产品对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从去年第七位上升到今年第四位。
产品情况从进口产品结构看,诊疗设备排第一位,进口额为43.8亿美元,占比高达76.81%,表明国内医疗机构对高端诊疗设备需求较旺;医用耗材同比增幅最大为75.66%,填补了国内对高值耗材如人工起搏器、各类支架、人工关节的大量需求;康复用品进口下降幅度较大,为63.71%,主要原因是“十二五”保健康复计划正在落实中,因此尚无具体实绩进口采购。
从具体产品看,高端注射器及各类导管等(高分子类产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CT、内窥镜、医用直线加速器、人造关节等20多个品种进口超过亿美元。其中高端注射器、导管、插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和CT进口额较高,分别为3.9亿、3.6亿、3.2亿美元,“体外诊断试剂”的进口增速较快,达119.66%。目前,国内主流医疗机构所用产品仍以进口产品为主,故对高端产品进口需求较旺,在华跨国企业可以制造部分替代产品,但核心零部件还是通过部门内贸易方式解决,因此,国产替代产品仍处于次高中端档位。
进口企业构成情况我国经营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企业中,三资企业进口额为2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13%,占比为39.69%;民营企业进口额为19.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比为33.88%;国有单位进口额为14.87亿美元,同比增长5.19%,占比为26.08%。进口前十家企业有六家企业为三资企业。
进口贸易方式医疗器械仍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占比达到65.49%,加工贸易方式占比为4.39%,其余如保税区仓储转口方式占比达到24.76%。
进口省区市情况我国有31个省区市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其中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进口额分别为21.74亿、13.59亿、5.86亿、3.42亿和1.7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8.13%、23.83%、10.27%、6%和3.14%。排名前十个省区市进口额占比高达89.91%,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区域。
出口增幅维持稳定
市场情况1~6月,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仍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出口额分别为26.28亿、22.64亿和2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67%、13.43%和10.72%,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22.74、38.07、36.5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32.33%、27.86%和26.28%,欧洲、北美洲与亚洲的比重差距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部分在华欧美日企业产品质量标准高和国造部分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提高,符合所在国市场准入标准,参与了所在国市场竞争。
我国共向219国家或地区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前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额为48.97亿美元,占比60.26%,其中对韩国出口负增长。
产品情况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增幅相对稳定,但低于同期进口增幅。其中,医用敷料出口负增长,表明国际市场对低端产品需求进一步减弱,暗示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该类产品也是我国主要大宗出口产品。
从具体产品看,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金额超过亿美元的产品有28个品种,其中主要有按摩器具、橡皮膏、药棉、纱布、绷带、导管、插管类产品、注射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压测量器具、CT病员监护仪、非机械驱动残疾人用车、助听器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其中,矫正视力产品、血压测量器具和CT等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从市场因素分析,一是全球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尤其欧盟财政紧缩抑制了公共医疗支出;二是各国为了防通胀市场流动资金减少导致购买力不振。
出口企业情况从出口企业看,三资企业出口额为4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6%,占比为52.15%;民营企业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比为38.29%;国有企业出口额为7.48亿美元,同比增长8.42%,占比为9.21%。前十家出口企业中有七家为三资企业。
出口贸易方式医疗器械一般贸易方式占比58.39%,略有提高,加工贸易方式占比35.34%略有下降,三资企业外部采购下降转而从国内采购原材料。
出口省区市情况我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其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出口额分别为19.77亿、14.08亿、11.82亿、10.64亿和5.0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4.33%、17.33%、14.55%、13.09和6.21%。排名前十个省区市出口额占比高达92.16%,集中体现在三资企业集中地区和我国制造水平高的区域。
下半年进出口形势展望
下半年,世界经济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处于缓慢恢复时期,美国经济表现虽好于预期,但仍处于“后危机时代”,需求低迷仍存,失业率还在历史高位,就业困难导致患者由于不愿意请假而延误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欧盟内部分国家财政紧缩抵御次债危机控制公共医疗支出;部分国家防通胀限制流动资金抑制了购买力。美国为世界医疗器械第一大国,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奥巴马医改尽管涉险通过但仍有很大争议,增加了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FDA注册申评的工作量增加延缓了新产品的上市周期;不仅在美国包括全球由于普遍出现了企业资金链短缺的现象,给医疗器械行业的基础研究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期,我国国内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生产、经营企业均带来不确定性,但那些以技术含量高、更加安全有效的新产品为支撑的企业则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部分企业从原来的主要以资金投资为核心点的合作向硬实力的技术输出合作方向努力,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及“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商机。从整体上来说,未来新经济地区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寻找治愈慢性疾病的新技术将是驱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我国企业已做好市场定位,利用好自身产品竞争优势以及地理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周边及亚洲邻国如印度、俄罗斯、阿拉伯和东盟等国家的市场,在这些新兴市场上占得先机。预计2012年下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将会维持相对较高的增幅水平,其中,本土国有企业将为进口高端产品做出贡献,三资企业为出口高中端设备做出一定的贡献,本土民营企业将在中低端设备及大宗耗材、敷料类产品出口发挥作用,可以乐观地看到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增幅仍将维持在20%左右,但预计增幅水平难以高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