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车座椅的变更看公交交通的发展

    客车的座椅是提供旅客乘车的基本设施,也是客车的主要特征。没有座椅,也就不成其客车。时代在进步,交通在发展,我们从一把小小的座椅变化中,可感受到交通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竹制客车座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木炭车上的汽车座椅,现在大多数人恐怕没有见到过。这把竹制座椅由于油渍的浸蚀,透出暗红色的光泽,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艰难创业的历程。共和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竹木代替钢铁、塑料和海绵,这把座椅见证了当时国家钢铁、塑料行业远远落后于时代建设的需求,也反应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同时,我们依稀看到了当年的旅客,乘坐着木炭车,行至关岭时,由于木炭车动力不好,全车旅客要下来推车好几次,车到杭州中途需在嵊县吃饭,傍晚才能到达,回来时,车到新昌的会墅岭照例要下来推车。车辆跳,天台到。则说明新天交界处的道路状况,但是比起解放前天台人走出天台,“早晚宿横渡”的境况要好多了。

  客车座椅是改革开放前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客车座椅,笔者多方寻找才在一位退休女职工家中寻到,交通老职工也许可以看出这是改革开放前后的“混血儿”。20世纪70年代的三人座椅,长方形的后靠背是一块整体,装在铁架的中间,上下各有十几厘米的空隙;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航空式座椅,车辆大修时,拆除了平板式靠背,换上了分体航空式靠背。这把座椅是70年代的骨架,80年代的靠垫,所以称为“混血儿”。改革开放初期车辆和道路状况都得到了改善,旅客出行杭州也能够当天往返了。 

    客车座椅是现代客车的座椅,造型透着现代的气息,设计更加人性化。人造革面料换成了更具透气性的布料,纯海绵垫换为钢丝弹簧,靠背按照人体曲线设计,可以自由调整倾斜度,人坐上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现在以高架桥、隧道为特征的山区高速公路把天台通往外界的道路变成了一条坦途,若去杭州,你坐在带有空调的车上,调整好座椅角度,眯上眼儿,不要两个小时车就到了。乘车已是一种享受。
(袁宝暖)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