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设备中的水稻机械发展潜力大
1.取得了成效
“九五”期间,广西农机管理部门按照农业部农机化司的要求,根据广西的地形、气候及农机化发展特点,通过做好重点推广、立项建设、示范带动等工作,积极推行水稻生产机械化,使水稻生产在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和收获等主要环节上的机械化水平都得到一定提高。
(1)水稻生产的机耕整地面积稳步增长。1995年广西水稻生产的机耕整地面积为67.64万hm2,到2000年达到81.53万hm2,增加13.89万hm2。
(2)机播有所发展。“九五”期间,各地农机部门积极推广水稻机械种植技术,从点播、直播到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抛秧,通过大力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使农民普遍接受这一机械化技术。部分地区的农民已开始使用机械播种和移栽。2000年水稻机播达到1.19万hm2,比1995年增加1.12万hm2。
(3)机收机脱粒面积有较大增长。水稻收割机从1995年底的20台增加到2000年的800台,机动脱粒机由1995年的8.96万台增加到2000年的24.17万台,年递增21.95%。1995年水稻机收面积为3598 hm2,到2000年水稻机收面积达2.96万hm2,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已普遍使用机械收割水稻。机脱面积也有所增加,2000年机脱面积达115.9万hm2,比1995年增加46.12万hm2。
(4)水稻机械烘干技术推广开始起步。1999年,武鸣县、平南县、北流县、贺州市等水稻主产市县开始引进稻谷烘干机械,推广水稻烘干设备7套。
此外,机械植保、机械排灌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2001年拥有植保机械1.22万台(2.79万kW),当年机械植保面积455万hm2;有排灌机械52.02万台(套),当年排灌面积为69.58万hm2。
2.近几年的主要工作
(1)搞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示范推广工作。第一,明确推广目标,确立推广项目,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1999年,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在武鸣县和合浦县进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总投资400万元,引进耕地、育秧栽植、收获等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并以示范区为中心向全县辐射推广。同时,为加大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宣传、推广、示范的力度,引导广大农民采用先进的机械进行水稻生产,在进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的同时,又确定象州、灵川、贺州和北流4个粮食生产大县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筹措资金190万元,建立水稻生产示范基地。2000年筹集补贴资金40万元,将灵山、平南两县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立示范基地。农机管理部门按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要求,从该县实际出发,引进水稻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包括稻种催芽设备、抛秧机、各种耕整地机械、收获机械以及稻谷烘干机械等。第二,积极研制试验和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针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中存在的某些技术难题,各地农机部门积极立项研究,大胆探索试验,如对气流式抛秧机的研制与推广,对小型收获机械的改进与推广,对气吸式水稻播种机的研制,对动力脱粒清选机的开发等,都获得了一定成效,为选择、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及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2)促进水稻机收水平的提高。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抓关键环节和适用技术,大力推广水稻收获机械,积极做好组织服务工作,提高水稻机收水平。机械化收获是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推进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之一。但广西农机部门敢于面对困难,倾注全力做好了3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广工作。农机部门在经费较为困难的情况下,1999年和2000年自治区农机管理中心从事业经费中划出68万元对各地农机推广部门购买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补贴,各地农机部门自筹资金550万元购买联合收割机128台,全面开展联合收割机的示范推广工作,农机部门技术人员亲自驾机到田间为农民收割,让农民了解收割机的效率与效益,激发农民用机购机的热情。二是服务工作。对购买收割机的农民,农机部门千方百计为其服务。收割季节前做好技术培训与机具检修,积极与厂家联系,落实各项“三包”服务工作;收获期间农机部门层层落实做好收割作业的组织管理工作,大力组织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增加联合收割机的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益,使购机农民从机收作业中得到较为可观的收益,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收割机的购置上。自1995年以来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购买收割机械780台,其中农民自筹资金投入约1000万元,购机500多台。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