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走丝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动态
莫言在这篇演说中谈到了自己去世的母亲,介绍了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并全面回顾、解释了自己几部主要作品的创作和含义.最后他以三个小故事结尾,呼应了《讲故事的人》这个主题.
尽管瑞典和中国有7个小时的时差,还是有不少人熬夜守在网上观看了莫言的演讲.对这篇演讲,网友们可谓是褒贬不一.
正方:感动人心 坦诚善良
莫言全篇演讲颇富诗意,穿插了大量他对母亲、亲戚、家乡的叙述和回忆.
有网友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接触他的东西,他的思緒可以好细腻,又可以好天马行空.他一个农村孩子竟然可以得诺奖文学奖……她对母亲的记忆好动人.”
关于演讲主旨,有网络评论写道:"饥饿,苦难,人性是他演讲的主旨.人都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点,莫言的坦诚和忏悔,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向莫言勤劳善良的母亲致敬!”
莫言最后的三个故事也令人印象深刻.有网友表示,这些故事"说得自己忏悔不已".
反方:缺乏深度 不知重点
与正方一边倒地赞扬莫言演讲"情真意切"相比,持否定意见的网友观点则集中在"演讲深度不够"、"语言不好"这两点上.更有人直言不讳表示,"深夜躺在床上拜读莫言的诺贝尔获奖演讲稿,感觉就象一个中学生的作文.谁能点拨我一下好在何处?"
对于莫言的演讲语言和内容,有网友批评称:"这样的故事,外国人能听懂吗?太多中国味道和中国特色背景的东西,连我对农村还算比较熟悉的人读起来都有一种陌生感.莫言,不如惜言,话多,败矣.”
也有网民将莫言的演讲与历届诺贝尔奖得主相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讲故事的人的讲演跟2007年帕慕克的《我父亲的手提箱》很相近,但比后者差了点深度."
更有人直接批评莫言的演讲内容太肤浅,无理论深度."不知西方各大学的文学理论家听了今天的莫言演讲会作何感想,这样一个诺奖获得者居然在西方宫廷给大家普及中学水平的现代文学理论.西方一百年的现代文学史情以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