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备开始推进教学改革


俞立中是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49年9月14日生于上海。上海市西中学六八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上山下乡,赴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务农。1978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年本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俞立中:信息化不是一个技术,也不是一个技术的推广,而是一种管理理念。如果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够建立在一个信息平台上,这表明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手段、管理的意识都发生了变化。信息化难在哪里?不是技术,而是要转变一个观念。

华东师范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俞立中:信息化是个大课题,但是只有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环境下才能凸显其需求和效果。华东师范大学引入信息化的目的是“管理扁平化”。

信息化能够使管理扁平化,部门间水平沟通,所有的信息透明化。学校要求数据惟一和准确,且不能随意上传。

早在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就提出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办公室,进而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最早成立具有校园信息化性质的信息化办公室的学校之一。学校专门制定信息化建设计划,通过开展具体的项目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所以,早在90年代,学校就开始全面进入信息化建设阶段。

俞立中: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有线网络与服务外,无线网也开始逐步覆盖学生宿舍、办公楼、教学楼等各个角落。

十二五”还有哪些发展设想?

俞立中:可以说,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最关注的三个方向包括数字资源的建设、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基础教育服务。这些工作我们有了一些起步,未来的发展中仍然是重点。

第一,数字资源的建设。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但如果没有建立一套数据采集的系统,没有建立数据库的话,信息化仅仅只是一个技术的应用,而不能真正地改变我们的科研和教学。所以,数据的采集,数据库的整理,而且长效地积累数据、建设数据库,对我们非常重要。

第二,教育资源的共享。如何跳出时间、空间的限制,来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如何从教学管理的需要把距离缩短?这是我们现在要重点发展的。

第三,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响应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为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班班通,堂堂用”,华东师范大学与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央电化教育馆、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师京城)联合实验室等一起,研发了“绿色班班通”教育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不可估量的,对教育本身,对教育手段,对我们的管理,都是一个挑战。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