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配备医用电梯的益处
高层建筑强制配备医用电梯
27市普存“小电梯病”医疗急救遇麻烦 委员韩亚玲建议———
本报讯 鉴于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心脑血管病人增多等因素,全国政协委员韩亚玲提出关于高层建筑强制配备医用电梯的提案。
韩亚玲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以立法形式,强制要求高层建筑配置医用电梯,否则不予以审批。
她说,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医生,她经常听到、看到一些只能平卧以及不能颠簸的急救病人被阻于高楼楼梯的情况。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些家属只能望楼兴叹,还得一步一挪小心地把病人从高层往下搬。“有的因为耽搁时间,影响了救治效果,人没等送到医院就不行了。”韩亚玲说。
委员调研
27市普遍存在“小电梯病”
韩亚玲说,当前我国城市高层建筑的电梯,房地产商出于经济实用和美观考虑,大多设计成正方形或长度小于1.5米的长方形小电梯。医院专用急救担架长度在1.85米左右,根本无法平放在目前这种标准的电梯内。
走访调研27个省会和二线城市后,韩亚玲发现,98%高层建筑都存在这种小电梯现象。另外,有些楼盘的电梯则选建在楼盘窄小的走廊里,电梯口跟走廊之间的长度不到1米,预留空间无法使担架顺利出入电梯。
会外探访
8层楼梯多少台阶记得清清楚楚
北京亚运村安苑北里一栋高层居民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里面安装的是普通的住宅电梯,无法容纳近2米长的担架。家住8层的李女士家中曾有老人患有较严重的心脏病,一家人没少为就医折腾。“爱人跟儿子轮流替换,将孩子奶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抬到救护车上。”李女士回忆说,遇到老人病情加重的时候,家人急得不行。至今,从1层到8层,共有多少台阶,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
记者还发现,即使是新楼盘,高层住宅增配医用电梯的仍是凤毛麟角,如朝阳区奥运村澳林春天、大屯嘉铭桐城B区等均为普通住宅电梯。 文/记者 孙静
120说法
四成急救来自高楼
记者从北京急救中心了解到,在今年1月以来的急救电话中,约四成急救发生在高层楼房。
一些脑淤血、昏迷的病人是需要平躺的,在电梯空间不足的普通电梯中,医护人员只能将担架倾斜摆放,如果病情严重,在改变体位后会危及病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