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家教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年:昆山教育已华丽转身

  昆山家教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年:昆山教育已华丽转身

  升学目标:从跳“农门”到考大学

  今年39岁的张勇明是老城北人,现在他依然清晰地记得1978年还在上小学时的情景:简陋的教室里,坐着四排学生,两排是一年级学生,两排是三年级学生。上课铃响起,老师先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让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看书做作业,20分钟过后,换个年级上课。“那时候,我上的是村办小学,一到四年级全是复式教育,老师也都是高中毕业生或插队青年。1981年,我开始上初中,数学、物理、生物由一个老师教。直到初三时转入城北中学学习,接受的教育才正常化。现在想想有点不可思议。”张勇明笑着说。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普及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上学,在昆山出现了很多村办小学、村联办小学。当时锦溪一个镇就有30多所小学,而在昆北片甚至出现了单班小学,一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7个孩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乡村小学开始逐渐被合并,教学资源被整合,教育质量开始提升。”1961年就从教的程宏衍老先生非常熟悉昆山教育的变迁。

  “那时候升学率低,跳出‘农门’是很多家长的心愿。”程宏衍说。在父母的期盼下,生于农村的“尖子生们”于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上中专、中师或幼师。今年35岁的陆拥军是一名律师,然而此前他却是一名卫校毕业生。1988年,陆拥军参加中考,在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下,他填写的所有志愿都是中专院校。“那时候不懂,一心就是要考中专,早一点转户口当‘国家干部’,根本没有考虑这个专业自己喜不喜欢。”陆拥军说起当时的选择至今有些无奈和惋惜:“兜了一大圈,最后还是通过自学考试完成大学学业。”然而,陆拥军考上卫校对于父母来说是件很荣耀的事。为了祝贺自己的孩子成功跳出“农门”,父母还专门摆宴席,请来亲戚朋友分享喜悦。

  进入90年代,昆山人的眼光开始放远,考大学成为目标。作为当时昆山唯一一所省重点高中,昆山中学成为初中生们竞逐的学校,而昆中的升学率也始终没有让家长们失望,越来越多的学生顺利地考上大学。“我记得我们一个文科班,好像100%都升学了。”1995年参加高考的陶静说。

  1999年,高校扩招,更多的昆山学子有了走进高等学府的机会。昆山也适时地加大高中段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普高的招生比例,震川高级中学建成江苏省重点高中,市一中等易地新建。渐渐地,考大学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已经不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争取考名牌大学,至少要考上本科。”张女士的儿子明年就将参加高考,她希望儿子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链接

  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到高中教育高质量普及,昆山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苏州市级优质学校103所,占学校总数的91.15%。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从1985年90%左右提升到现在高中阶段入学率98.7%。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也不断提高。1979年,只有241人考取了高中专以上院校,今年全市共有3659人被各高校录取,高考升学率为95.71%,其中本科录取率为65.08%,全市近三分之一的考生考上了本二以上院校,创历史新高。

  教学模式:从“一言堂”到素质教育

  周向东是城北中学的语文老师。1988年参加工作的他对于教学改革有着太多的感慨。“我记得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教书很简单,只是传授知识,课讲得细一点,学生掌握得多一点就可以。可是现在不行了,除了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周向东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的语文中考试题,让一个几年前学中文的大学生来考,也不一定考得好。”

  近年来,素质教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学校都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题,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成为老师的教学重点。记者曾有幸听过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授课内容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

  柏庐实验小学的张凤良副校长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的是启发式教育,就一篇课文,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同老师一起找答案。在课后,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要靠上网搜索、图书馆查询、同事间探讨等形式,最终在课堂上和学生通过探讨,找到大家都能认可的答案。学生的能力也在这一系列参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跟10年、20年前完全不同。那时候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老师“一言堂”教育,整节课都在听老师讲,课上得枯燥、乏味,课后老师还会布置一大堆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消化,一到考试学生们开夜车背考试内容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今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完全代替了过去的“一言堂”式教育,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课业的学习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各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活动越来越多,参观考察、校际交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的上课形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特色兴趣班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

  “作为80后的年轻人,我们是非常幸福的一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给小学生减负的声音越来越响,而我也正是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间,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取消,我就近上了中学。其间,除了参加那时非常流行的奥数、英语等学科类兴趣班外,我还参加绘画等艺术类的兴趣班,选择性越来越大。”去年刚参加工作的杨晓玲说。

  链接

  面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挑战,昆山教师队伍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已成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刚性指标。1987年,全县高中教师学历在本科毕业以上的占57.09%,初中教师学历在专科毕业以上的占65.35%,小学教师学历在中师、高中毕业以上的占68.97%。到2007年,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9.56%,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4.65%。

  教学设施:从粉笔加黑板到现代多媒体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就算在10年前,依然还有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整块黑板写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灰再正常不过了。那时的老师天天与粉笔灰打交道,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粉笔和黑板会被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所取代。

  “20年前用小黑板做应用题,小卡片做数学题;10年前用幻灯片上课;现在用电脑多媒体上课。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30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有着近20年教龄的苏觉清告诉记者。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每次上数学课,老师都会拎着一两个小黑板到教室。当讲到例题时,老师就把小黑板挂起来,有时还会用白纸遮掉一部分内容。英语老师则喜欢用小卡片,预先写好一些单词,一张一张抽着让学生念。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蒋凤鸣大学毕业已经5年了,可依然记得自己读书时的情景。

  这些看似简陋的教学工具,其实是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准备的。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小黑板、小卡片逐渐被幻灯片取代。那时,在城区一些中小学,教室里开始配备幻灯机。老师备课的内容、练习题等都书写在一张张薄薄的幻灯片上,排着顺序,随着讲课的内容一张张放上去。不过,幻灯片教学在老师稍微调整一下讲课顺序时,往往会乱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渐渐进入学生的视线。“教学课件”这个对记者来说很陌生的词,在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学生口中却显得那么平常。

  9月9日,记者来到玉峰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市政府在2001年投资近8000万元新建的学校,也是全市中小学校的一个缩影。宽敞的教室,碧绿的草坪,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踢球、玩耍,整个校园现代而充满勃勃生机。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们都认真地注视着黑板上方的液晶电视屏幕,那里显示着老师的讲课要点。教师办公室里,不少老师正在用手提电脑备课。“以前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资料,老师到处托人寻找教辅书,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点全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的课件,还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出来。教学工作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教小学英语的汪徐芳老师说。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