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成本高位运行 需要将母牛养殖适度规模化

“这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对牛肉的消费持续增加,牛肉的社会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牛肉产品进口的增长明显快于出口,这说明我国牛业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前景广阔。”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张宝文指出,“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牛业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对农牧民的养殖带动性还有待加强。”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介绍,在我国商品牛源紧张、饲料价格昂贵、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肉牛养殖成本仍将高位运行。养牛成本继续升高,但比较效益仍不理想。以目前行情估算,同样投入10万元,养猪全年可获利3万元~4万元,而育肥牛全年只可获利1万元~2万元。周期长,利润少,直接影响了肉牛养殖户的积极性,也加大了他们的养殖风险。

  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母牛养殖模式,强化牛源基地建设”,说明母牛养殖在加强牛业产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会专家认为,我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有利于加快肉牛产业化进程。

  2010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活动,对于肉牛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场户,平均每场户奖励80万元,并优先支持饲养母牛的养殖户。这一政策的启动引导肉牛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逐步探索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牛源基地强化措施。虽然各地实施方案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点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业。

  张宝文说,南方地区的高档肉牛千头繁育合作社,南方地区的小型家庭式养殖示范户等,通过财政扶持和企业资金带动,建立起灵活有效的补贴奖励制度,调动了母牛养殖户的积极性,不仅适应了当地肉牛业的发展特点及需求,而且为全国逐步恢复能繁母牛存栏数、推进现代化肉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支撑推进肉牛产业

  科技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目前,制约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科技因素,比如开展双犊、地方优良品种选育、胚胎移植、程序化输精、饲草饲料等方面,都需要以科研能力为支撑。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魏成斌说,由于肉牛养殖场科技人员的缺乏,一些最新技术不能在养殖场顺利推广,使肉牛养殖业中的科技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肉牛业作为技术性产业,如果不能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养殖、疫病防治、饲料加工调制等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就不可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何以科技为支撑推进母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肉牛养殖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专家建议肉牛产业方面的科研力量共同携手,把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科技对肉牛产业的贡献作用,不断提高肉牛的科技含量。

  发挥企业和合作社的作用

  与会代表认为,肉牛产业走向适度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是今后的主流发展方向,各地应继续坚持通过相应政策扶持及市场引导逐步建立起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模式的发展思路。许尚忠指出,发展合作经济是实现肉牛规模化生产、获取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继续加大力度引导及推广合作组织模式。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