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夏肉牛产业看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宁夏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肉牛业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的要求,坚持扩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良种促动、基地带动、产销拉动和政策推动,使当地肉牛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宁夏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宁夏奶牛、肉牛、羊、生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32.1万头、91.5万头、459.4万只、146.6万头和1220万只,肉牛、肉羊、生猪、家禽出栏分别达到58.6万头、596万只、173.6万头和178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万吨、7万吨和94万吨,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49.2千克、11.5千克和154.1千克。2007年,宁夏畜牧业产值达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2%,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1100元,畜牧业已成为宁夏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宁夏作为国家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优质牛肉生产区,肉牛产业是宁夏民族经济中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2007年宁夏肉牛饲养量达150.1万头,其中,存栏91.5万头,出栏58.6万头。牛肉总产量达7.2万吨,牛肉占肉类总产量的23.6%。近5年来,肉牛饲养量、牛肉总产量持续增长,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53.8%和70.2%;人均牛肉占有量11.8千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千克);肉牛养殖业总产值12.3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3.65%;农民人均养殖肉牛收入296元。肉牛优势区域的彭阳县农民人均养殖肉牛收入达6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7%,基本形成了以泾源县为核心区的环六盘山清真牛肉产业带和引黄灌区清真肉牛产业带。
  肉牛产业发展中的工作亮点
  近年来,宁夏在肉牛产业发展中做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力度之大,效果之好,与全国肉牛生产连续下滑形成明显对照。
  基地带动 2003年~2007年,宁夏建成户均存栏牛2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村95个,存栏牛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小区15个,存栏牛20头以上的规模户1009户,规模场(户)存栏牛32万头,占全区肉牛存栏总量的35%;累计建设养殖暖棚284万平方米,新建“三贮一化”池105万立方米,推广饲草料加工调制机械6.3万台;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12县为重点,建设草畜循环经济示范村60个,每个草畜循环经济示范户配套建设沼气池、暖棚牛舍、水窖各1个,并配备饲草加工机械,饲养3头~5头牛,种植5亩牧草,初步建立了“种草-加工-养牛-能源转化-设施种植-产品流通”的循环利用模式;引黄灌区的中宁、中卫、永宁等地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扶持发展了一批年饲养量达1000头以上的规模专业育肥场,最高的年出栏育肥牛达5600头,这些育肥场采取精细化饲养,程序化育肥方式,生产水平较高,效益明显,带动了宁夏肉牛产业的发展。
  良种促动 一是加强改良,提高牛群品质。2003年以来,宁夏新建肉牛冷配改良站(点)256个,肉牛冷配改良站(点)总数达398个,覆盖了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由自治区政府统一采购、免费发放优质肉牛冻精104.6万支,改良母牛61.5万头,肉牛冷配改良普及率达53%,良种肉用改良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存栏比率达42.4%,比2002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二是开展良种基础母牛登记工作。2006年以来,宁夏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良种肉用母牛登记暨组建基础肉用母牛群”工作,编制了《宁夏良种肉用母牛牛只编号办法》和“宁夏良种肉用基础母牛谱系”卡片,卡片填写内容包括:个体表征图、牛号、个体来源资料、血统资料、生长发育情况及繁殖记录等。以南部山区原州区、泾源县等6县(区)为重点,建立良种肉用基础母牛核心群5万头,合作研发了《宁夏肉牛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安装到9个县(市、区),已完成3万头良种母牛基本信息录入,为全面开展杂交改良和良种牛选育,持续提高肉牛群生产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营销拉动 近年来,宁夏采取项目带动和政策支持措施,培育了一批肉牛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肉牛产销合作经济组织,有力地拉动了养殖基地建设,拓宽了牛肉产品流通渠道,推动了肉牛业产业化经营。全区已建成21家牛羊定点屠宰厂和7家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6万吨。2007年,屠宰肉牛19.2万头,生产加工牛肉1.8万吨;有5家企业达到出口清真肉品屠宰加工国际标准,取得了出口肉品加工企业资质;注册了沙漠王子、穆和春等清真牛肉品牌,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正在逐步开拓中东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建成吴忠涝河桥、西吉单家集等26个区域性牛羊专业交易市场,吸引了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周边省区养殖、贩运户来宁夏交易;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社26个,牛羊养殖协会514个,带动农户4.9万户;形成了中卫市夏华牛羊产销合作社等以肉牛育肥屠宰为主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原州区石羊肉牛养殖合作社等以肉牛育肥、秸秆青贮饲料加工储存为主的养殖大户带动模式,彭阳县任河兴旺肉牛专业合作社等以繁殖母牛饲养为主的“村委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推动 2003年以来,宁夏制定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先后实施了《宁南山区生态养牛工程》和《宁南山区草畜产业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以信贷资金为支撑,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资金投入机制,累计安排资金2.25亿元,对良种繁育体系、基础设施、饲草基地、服务体系及技术培训等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给予扶持。每新建一处肉牛冷配点补贴建设费6000元、改良器械费5000元,肉牛冻精全部实行补贴(每支补贴2元),新建肉牛棚圈每平方米补贴10元,“三贮一化”池每立方米补贴15元,铡草机纳入农机补贴范围,新建饲草地每亩补贴10元,每个肉牛专业合作组织补贴5万元,每个专业市场补贴10万~30万元。一些县(区)在加强基础母牛保护、协调养殖贷款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泾源、中宁等县对新引进的基础母牛每头给予200元~500元的补助。彭阳县每年帮助农民协调养殖业贷款700万元以上。
  推进我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宁夏在肉牛业发展中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些措施值得在全国推广。宁夏肉牛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全国肉牛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比如能繁母牛保护亟待加强,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广辟饲草料来源等。根据我国肉牛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议中央财政将肉牛良种冻精纳入良种补贴范围给予补贴;对配种网络建设给予补助;建立肉牛良种登记制度,持续开展良种登记工作。
  二是建议对能繁基础母牛保护和繁育给予补助,每头能繁基础母牛建议补助500元。

 三是建议将人工种植优质饲草纳入国家粮食良种补贴范围给予补助;对饲草加工、青贮池建设等给予补助。
  四是建议对规模化养殖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
  五是加快肉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选择条件较好地区示范推广一批关键技术,提高肉牛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