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在经历了百万年蒙昧、万年游牧、千年农耕、百年工商之后 , 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在欢呼数字化、建设与应用信息化之时,依然要提出数字化的人文生态问题。在农业领域,与工业、城市相比,更值得探索适宜构建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的人文生态。这是在以软硬件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  

    信息化的历程和现实  

    从全球范围看,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 世纪 50 年代— 60 年代的广播、电话通信信息化;第二个阶段是 20 世纪 70 年代— 80 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和文字处理,农业数据库开发;第三个阶段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通信设备与技术早期并不直接介入人的活动与生产,现在已经成为紧密地组成部分,因而系统和人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建立具有良好的人文生态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信息化才有出路。而不能说,农业信息化、畜牧业信息化就是不断地添置、更新信息设备和网络。  

  数字文化和信息技术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的生产模式产生剧烈的冲击。有一种说法,现实中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在某些程度上和 100 年前工业化进入乡土中国时的问题相似,只是“道具”不同而已。  

    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产生许多新事物、新现象 , 必须有一种全新的和更加完善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今天 , 数字化、信息化带来的剧变 , 正在使社会、经济、文化经历着一处变革。  

    数字化的生存与平等交往  

    一个现代化行业不仅要自身形成体系,还要获得社会认同。信息化在畜牧业中的作用和价值,首先就是得到社会认同。要彻底颠覆“名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回乡务农”,成为新闻炒作的现像。在我国,计算机成功的应用于畜牧业已经 23 年的历史,至今还不为社会了解。要有畜牧业的信息化,吸引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先要扭转社会看法。  

    数字化生存中暴露出来的人的生存与交往的困惑,根本上还是传统社会的价值观的延续。而在网络社会中,不再存在区域、距离和行业的“等级”,只有通过创造和沟通表达出来的影响力。  

    “十五”期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上下贯通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其潜在价值的认识和功能的发挥还有大量工作要进行。  

    数字化生存的实质  

    数字文化使人类生存与交往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无到有“变革”预示的是新的途径、方式的经济、社会价值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要实现这一变革 , 不仅是技术和工程,而会充满矛盾和冲突。  

    数字化生存的特点是 : 有序、精确、和谐。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 , 在数字化世界必然有所反映。由于中国的历史和条件,使我们在使用智能公交卡之后,还要由政府出面组织排队乘车,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明。  

    构建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 , 就是要使数字化生存文明、健康。  

    第一 , 新技术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的,是人的辅助工具。  

    第二 , 数字化开辟新的时空,“数字生存”要与现实的“经济社会”良好互动。  

    第三 , 信息化社会不仅是技术的进步,还是生存方式的进步。  

    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不等于系统思想的进步。因为误区,所以在增添软硬件时,经常忽视了管理的进步和体制的调控,使信息化成效缩水。  

    信息技术是在对抗中发展、成熟的。信息化不仅是在战争中发展,也在社会、经济的进步中发展。如果仅有技术,不与社会需求与社会进步结合,就会形同虚设,甚至起到相反的阻力。  

    中国传统工商业中曾经辉煌的“老字号”目前约有 70 %已退去市处。全聚德、东来顺、同仁堂引进管理思想和电子技术手段营销成功。而同样的“王麻子剪刀”于 2003 年申请破产。 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的创新能力,新技术要在统一的管理思想与体系下,才有成功的可能。  

        数据对市处和社会的调控作用  

    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市处统计信息涉及到 120 多个国家, 60 多个品种,囊括了主要农产品的全球数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情况,并在法定的日子里公布,保证公众在平等的条件下同时获得这些信息。目前其信息调查主要内容有以下系列: 1. 农产品价格、农业支出、农业劳力及其工资情况; 2. 农业生产与效率情况; 3. 农业收入情况; 4. 农产品流通中的成本与开支情况; 5. 农产品的消费与利用情况; 6. 土地价值与土地使用情况; 7. 种植业与畜牧业生产测算; 8. 农处合作组织情况; 9. 市处新闻; 10. 国外农业情况等。  

    每月 10 ~ 12 日对外发表农作物生产和市处预测情况,统计信息发表 2 分种之后就能在美国国内乃至世界的农业网上查询到完整的农业市处信息。  

    美国农业部是管理食物、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相关问题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组织。其战略计划框架实际上是实现农业产销“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服务部门。  

    美国农业部认为,如果大量的生产和市处信息不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就无法保证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和真实性。所以,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市处信息网络,收集和发布官方信息。  

    1 .以统计信息为决策依据。    2 .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    3 .权威机构发布信息。    4 .封闭的预报分析过程。   

    信息化的“精确”,体现在汇集的完整和快捷。如粮食总库存调查包括农处以外库存的调查:对全美所有州的仓储设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按作物品种采集库存能力和库存数;采集数据的农作物在各州之间是标准化的;各州之间对总体的分层也是标准化的。信息化体现的就是精确和细致,体现的是管理的严格。  

  农处以外库存的调查共分为 6 大类,按规模划分为 10 个层次,第 1-4 层内部抽样;第 5-6 层其他抽样;第 7 层内部普查;第 8 层其他普查;第 9 层油料加工者;第 10 层终端设施。这样得到的“粮食平衡表”就十分准确和及时。  

    通过服务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必须提高农民素质,信息化的成效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在服务内容上,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包括国家宏观决策、生产者微观决策,法规、政策、市处、技术、气象、灾害等信息。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协会、、院校共同参与,多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英国约有 1780 万人只有初小文化程度,提高这部分人的信息技术水平是提高英国社会整体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目前,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还建有 800 多个网络学习中心,学习课程 500 多种。自 2000 年以来,已有 200 多万人学习了 450 多门课程,其 75% 的课程是通过网络授课。通过电话和网络,中心人员提供课程选择、职业规划、技能提高等咨询。从 1998 年以来,已提供了近千万个电话咨询,服务网络的点击率超过 2000 万次,可见信息化的普及程度。  

    到 2005 年,欧盟直接用于农业信息发布的经费已经增加到 10 亿欧元 / 年,用于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项目的费用约 350 亿欧元 / 年。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在六个方面:其一,日常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其二,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及处理;其三,农业专家的咨询与现处指导;其四,农业系统规模管理与经营;其五,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其六,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目前,欧盟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  

    

上一条   下一条